其实中国古代女子很早就开始注重容颜和容貌的保养和管理,在夏商周时代就有女子开始采用米粉、丝棉和绸进行涂面,使皮肤更加白皙透亮,在当时化妆的女子仅限于宫廷女子。纣时妆容有所变化“以红蓝两花汁凝成汁,涂在脸上做桃花妆”。而胭脂两字正是由此而来,当时文中的“红蓝两花”源于燕国,所以就叫做“燕”脂,后来就演化成“胭脂”。南北朝时期流行“对镜贴花黄”,隋朝女子妆容较为朴素,唐朝则已经形成完整的化妆体系:敷粉、涂胭脂、画眉、贴花钿,还有人会点面魇、描斜红、画唇形、涂唇脂等。再到后面的明清时期,宫廷女子在化妆提升容貌的同时,也注重服用膏方产品由内而外的调理。慈禧太后便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位,有一段时间,因痛失爱儿,慈禧太后面容枯槁,后当时的御医院四处搜罗名方,多番尝试,终于调配出一款能够打开郁结、恢复气色的膏方产品。
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优秀文化由于没有被很好地保护而导致了流失,那么慈禧太后所用过的这款膏方产品呢?这里很值得庆幸的是,当时御医院的御医之一赵永宽将这组膏方秘方传给了同为御医的他的儿子赵文魁,代代相传,赵文魁将方子传给儿子赵绍琴,而赵绍琴老先生又将方子传给了他的嫡传弟子李刘坤。经历三代御医之手,最终在新世纪的中国,这组宫廷专用秘方终于得到推广和发展,有了御品膏方系列产品。
时代不同,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变,也因此体质方面较古代人有所不同。李刘坤是中医药大学的教授,同时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工作达四十余年,他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对配方进行改良,使之更适合当代人的生活习惯和体质变化。不仅配方是沿自古代的宫廷配方,在炮制方法上,御品膏方也继承了中医药的古法熬制,由外及核的复古,让曾经的宫廷膏方品质真正落实到御品膏方上来。
在古代膏方仅供给宫廷的女子专用,而如今御品膏方坚持古法熬制传承中国国粹精华,是膏方走进千家万户,即使是普通老百姓也能够体验到宫廷古法膏方的益处。
推荐阅读:生活投资网